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和病理

囊蚴被吞入人体内后,经消化液作用囊壁破裂,童虫逸出,穿过肠壁进入腹腔,游走于各内脏之间或侵入组织,主要是肝脏。经1~3周窜扰后穿过横膈、胸膜腔进入肺脏,自感染约2个月后发育为成虫,在肺内形成囊肿,通常一个囊肿内有2个成虫。寄生于人体的成虫数量一般为20条以内,常固定在某一部位,有时可游走移动,波及较多脏器,最严重的是虫体沿颈动脉周围软组织上行而进入颅内。另外,由于人不是斯氏肺吸虫的适宜终宿主,虫体不能适应人体环境而发育成熟产卵,也极少进入肺脏形成囊肿,绝大多数虫体只能到处窜扰,形成以游走性皮下包块、渗出性 ......

——《呼吸病学》
书名:《呼吸病学》
栏目:呼吸病学 > 第四篇 呼吸系统疾病 > 第三十三章 感染性疾病 > 第八节 肺寄生虫病 > 二、肺吸虫病
作者:朱元珏 陈文彬
参编:VandeWoestijne,万欢英,于润江,马,毛宝龄
页码:797-79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