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辅助检查]6﹒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A)测定

原理: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活性,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凝血酶,使AT与凝血酶形成1 ∶ 1复合物,剩余的凝血酶有酰胺酶活性,能使发色底物S‐2238(H‐D‐Phe‐Pip‐Arg‐PNA ﹒ 2HCL)中的Arg与对硝基苯胺(PNA)连接处的肽键断裂。1)先天性AT缺陷:按AT:Ag与AT:A测定的结果分为CRM -型(AT:Ag与AT:A均减低)和CMR +型(AT:Ag正常而AT:A减低)。方法学评价: AT:A测定时临床上评估高凝状态良好的指标,尤其是AT:A下降。与AT抗原性同时测定,是先天 ......

——《临床生物化学》
书名:《临床生物化学》
栏目:临床生物化学 > 第十一章 血液疾病的临床生物化学 > 第四节 临床常用检测指标及意义 > 三、血栓与出血性疾病的检验诊断 > (一)生化项目
作者:张惠中
参编:樊代明,黎孟枫,贾战生,吴忠道,徐立红
页码:45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