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五)几种代表酶

起源、分布及特征:Amp C类β‐内酰胺酶最初是在耐氨苄西林大肠埃希菌中发现的一种染色体基因编码的β‐内酰胺酶,根据其耐氨苄西林(Ampicilin)及分子类别属于“ C ”类而命名,而目前它代表由G -杆菌产生的,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丝氨酸类头孢菌素酶组成的一个酶家族。由染色体介导的Amp C酶已有53种,由质粒介导的已有19种。染色体介导的Amp C酶不被克拉维酸抑制,且能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OXA‐2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和氯唑西林有较好的水解活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 ......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书名:《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栏目: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 第二篇 细菌耐药性 > 第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第二节 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机制 > 二、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
作者:张卓然 夏梦岩 倪语星
参编:王镇山,沈继龙,杨彤,杨世杰,金红
页码:103-11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