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生理学]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按照病变累及的范围遗传性室性心律失常可分为两大类:原发性心电疾病与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13 ]。可能还包括遗传性房室阻滞、不可预测的夜间猝死综合征、婴儿猝死综合征、短QT综合征等。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则是心肌病伴发室速,包括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扩张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多数原发性心电疾病是由编码各主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这类病也称为“离子通道病”。相反,在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中发现的致病基因主要影响肌纤维膜和细胞骨架蛋白。柱顶数字代表患者数的百分比。 ......

——《临床心律失常学》
书名:《临床心律失常学》
栏目:临床心律失常学 > 第1篇 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基础 > 第3章 心律失常的分子电生理学机制
作者:陈 新
参编:黄从新,王方正,张澍,白梅,曹克将
页码:28-34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