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牙本质粘结机制与“全酸蚀、湿粘结”技术

由于牙本质组织结构上的特点(见第二章三与第十五章第二节),牙本质管的分布内密外疏,而管径则内粗外细,以致每单位面积中牙本质管所占比例随部位而异,愈近牙本质浅层,所占比例愈小,直接影响修复体固位。近代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把以牙本质管中形成树脂突为主要固位机制转变为以管间牙本质所形成的微机械粘结(micro‐mechanical bonding)为主体,与牙本质管中的树脂突相结合,以充分利用牙本质的有效粘结面积。内含脱矿后遗留的胶原纤维网,随即应用底胶,利用其亲水性与所含表面活性单体湿润牙本质表面,并渗入胶原 ......

——《牙体修复学》
书名:《牙体修复学》
栏目:牙体修复学 > 第十六章 关于粘结修复 > 第二节 复合树脂的粘结机制
作者:王光华 彭式韫 王勤波 王勤涛
参编:
页码:207-211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