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第十一章 防治脑血管病的药物

通常在缺血45min左右,缺血区组织葡萄糖无氧酵解,ATP耗竭,出现严重酸中毒,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紊乱(K+外流,大量Ca2+内流),神经元持续去极化,结果引起兴奋性氨基酸大量释放,导致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引起细胞急性肿胀,细胞凋亡、膜结构改变、代谢衰竭而死亡。又因脑缺血后ATP降解,依赖能量而重吸收谷氨酸的机制衰竭,膜电位无法维持,影响谷氨酸摄取功能,甚至再现谷氨酸向细胞外液转移,如此恶性循环,在突触间隙持续高浓度谷氨酸而引起兴奋性神经毒性。 大量资料证明兴奋性毒性产生的可能机制为:(1)EAA激活KA/ ......

——《心血管药理学》
书名:《心血管药理学》
栏目:心血管药理学
作者:陈修 陈维洲 曾贵云
参编:江明性,陈灏珠,陈维洲,陈修,关永源
页码:236-242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