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和炎症相关,炎症可引起房颤早期甚至是发作最初24小时之内的电重构改变,并可促进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而炎症的干预治疗对房颤的电重构可能有益。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明显下降(35%vs 57%,P = 0.003)。然而,具有独特效应的他汀类抗炎药物在不同临床研究中对房颤的预防作用仍有争议,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