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二、重组蛋白质药物的分类

对这些蛋白质药物的分类将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并帮助理清研发思路及方向。但目前对蛋白质药物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小分子药物可根据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分类,大分子蛋白类药物显然无法依此原则进行。根据延续的命名和作用机制可分为造血因子、生长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单克隆抗体、重组激素/蛋白等[ 3 ],显然不适应日益增多的蛋白质药物家族。针对博氏疏螺旋体表面非感染性脂蛋白的莱姆病疫苗(LYMErix)和来自HPV主要衣壳蛋白四价的HPV重组疫苗(Gardasil和Cervarix)等已经先后上市,取得了很好 ......

——《免疫学前沿进展》
书名:《免疫学前沿进展》
栏目:免疫学前沿进展 > 第四十章 免疫学与生物技术——重组蛋白质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二节 蛋白质药物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分类
作者:曹雪涛
参编:龚非力,何维,马大龙,沈倍奋,田志刚
页码:872-883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