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R现象是荷兰学者Dablback于1993年首先发现的[ 2 ],是从1名自19岁开始有反复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在其血浆样本中加入纯化的活化蛋白C,但不出现APTT延长,而且患者蛋白C、蛋白S及AT‐Ⅲ均在正常范围,从而提出了APCR的概念,并建立了测定方法。这种APCR现象是由于凝血因子Ⅴ a第506位精氨酸突变,被谷氨酸替代,而活化蛋白C无法切割F Ⅴ a,直接导致了活化蛋白C对F Ⅴ a灭活化解作用消失。在凝血酶激活蛋白C的过程中,血栓调节蛋白及因子Ⅴ a轻链共同参与体内蛋白C的活化,蛋白S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