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五、凝血系统活性的调节

凝血调节机制的方向主要在于:①对纯化蛋白和全血凝血酶生成进行生化分析,确定各因子间重要的相互作用,后者决定整个凝血系统总的体外功能的关键性相互作用。启动期中产生少量的(不到血浆水平的1%)F Ⅸ a、F Ⅹ a和凝血酶,并定量地活化F Ⅴ成为F Ⅴ a,活化F Ⅷ成为F Ⅷ a。在前述的连续反应中逃避了抑制的F Ⅹ a将F Ⅴ活化为F Ⅴ a,进而产生凝血酶原。有这些实验室发现的人,外源性途径功能增高,准备随时超过正常的抑制性控制,一旦受到刺激即可产生足量的游离凝血酶,从而促进动静脉血栓形成。 ......

——《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书名:《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栏目:现代分子心血管病学 > 第二篇 临床分子心血管病学 > 第十二章 动脉系统凝血与治疗的分子基础 > 第二节 凝血机制的调节
作者:康维强 宋达琳 葛志明
参编:俞冬熠,季晓平,张梅,管军,康维强
页码:334-33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