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可塑性可出现在大脑发育过程中,也见于成熟后的中枢神经系统修复和再生,在胚胎时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元增殖,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涉及树突延伸与功能改变、轴突发芽、长时程突触传递增强、突触再生和神经再生等改变。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已经观察到,慢性刺激可导致组蛋白长期修饰,从而有助于神经可塑性改变。对电休克疗法、抗抑郁药等的研究一致发现,疗效的产生伴随着Bdnf、Creb、c‐fos等基因部位的组蛋白乙酰化,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组蛋白修饰与抑郁症及抗抑郁药引起的神经可塑性变化高度相关。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