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四、VEC对血液凝固的调节

1 ﹒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VEC能够合成HSPG,主要分布在血管内膜表面,也有部分进入内皮下层。只有存在并与抗凝血酶特异性结合的硫酸乙酰肝素(HS)才有抗凝活性。具有抗凝活性HSPG中特定五糖序列与抗凝血酶结合,并使抗凝血酶构象发生变化。于是抗凝血酶与凝血酶通过Arg‐Ser反应部位相互结合,而使凝血酶灭活。然后抗凝血酶‐凝血酶复合物释放进入血流,再与外联蛋白(vitronectin,VN)形成三合体,最后三合体再次与VEC的HSPG结合,随之摄入胞内进行降解。在生理条件下,循环血液中几乎不含 ......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书名:《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栏目: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第二篇 血栓形成的要素 > 第六章 血管内皮与血栓 > 第二节 血管内皮细胞对血管活动的调节
作者:刘泽霖 贺石林 李家增
参编:王鸿利,刘敏涓,文志斌,包承鑫,丁家增
页码:69-72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