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Foer st er报道了3例采用右侧枕部经小脑幕入路暴露四叠体和松果体区的经验,并指出通过切开胼胝体压部和部分大脑镰可获得更大的暴露范围。20世纪60年代,Popp en对此入路进行了改进,包括侧脑室引流、向上牵拉枕叶和楔形切除小脑幕。为了减少对枕叶的牵拉和改善暴露,Jami eson在70年代初进一步改进了Poppen入路,术中患者由坐位改为采取左侧卧位并使头部转向下,侧脑室引流,枕极向上外侧牵拉并切开小脑幕。Popp en-Jami eson入路就形成了如今的枕部半球间经小脑幕入路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