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一、心脏辅助装置应用的历史进程及分类

1953年Gibbon成功地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关闭了房间隔缺损,1961年Clauss等提出体外反搏的概念,1962年Moulopoulos等完善并提出了血管内反搏气囊。IABP最初需要外科操作,1980年开始了经皮穿刺植入术,目前主要用于心源性休克和外科心脏手术后低心排患者的辅助治疗。20世纪70~80年代,心脏辅助装置主要用于心脏移植前的过渡,90年代后则致力于研究用于各种终末期心肌病患者的可永久植入性心室辅助装置(VAD)。目前临床上依据泵功能、心脏辅助装置的构造、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植入方式等将心脏辅助 ......

——《急诊医学》
书名:《急诊医学》
栏目:急诊医学 > 第十三章 常用急诊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 第五节 心脏辅助装置
作者:黄子通
参编:
页码:272-27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