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一、颗粒酶K的发现和生物学特性

1988年,Podack实验室首次在IL‐2活化的LAK细胞的细胞毒性颗粒中发现并纯化了异于颗粒酶A、B的第三种丝氨酸蛋白酶。随后的研究发现,除颗粒酶K外,哺乳动物的细胞毒性颗粒中还存在着其他异于颗粒酶A、B的丝氨酸蛋白酶成分,这些颗粒酶同颗粒酶K一起被称为“孤儿”颗粒酶(orphan granzyme)。5、anti‐CD2 + anti‐CD28抗体、PMA + ionomycin等)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然后进一步分离T细胞和NK细胞,发现不同于颗粒酶A、B,颗粒酶K的水平并未出现显著的上 ......

——《免疫学前沿进展》
书名:《免疫学前沿进展》
栏目:免疫学前沿进展 > 第二十三章 免疫效应细胞“孤儿”颗粒酶研究进展 > 第二节 颗粒酶K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雪涛
参编:龚非力,何维,马大龙,沈倍奋,田志刚
页码:491-492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