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1 .胚胎学和病理学随着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心电生理学和外科手术学的进展,特别是射频消融在治疗中的应用,已确认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基础是房室间除有正常房室结通路(正路)外,还存有异常附加旁路(anomalous pathway,AP)。目前有少数学者认为本征具有多种遗传性发病机制,但未被多数学者认可。仅有逆向传导的旁路称为隐匿性旁路,因为窦性心律时患者心电图无预激表现。无合并症者一般无症状,对伴心律失常的预激综合征,则视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心血管病的临床背景,而相应出现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如心悸、胸闷、气短 ......

——《遗传性心律失常》
书名:《遗传性心律失常》
栏目:遗传性心律失常 > 第二篇 各 论 > 第一章 单基因遗传性心律失常 > 第十节 遗传性预激综合征
作者:浦介麟 张开滋 李翠兰 洪 葵
参编:崔长琮,刘文玲,田小利,陈义汉,杨宝峰
页码:245-24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