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发历史可追溯到大约20年前。早在1996年,Onuma等人就曾在金属支架表面使用可降解涂层,但由于严重的炎性反应和新生内膜增生而失败。随后,Lincoff等尝试使用高分子量(321kD)的左旋多聚乳糖(PLLA)可降解涂层支架,动物试验发现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1998年,Yamawaki等人研发出了第一个可完全降解的PLLA支架。该支架携带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动物试验中显示可有效抑制球囊损伤所致的动脉新生内膜增生,并进一步在人体中得到证实。AMS‐3支架是在AMS‐2支架基础上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