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二、大平并殖吸虫

大平并殖吸虫是宫崎一郎(1939年)首次在日本描述。此后他又于1943年在我国上海吴淞发现,早年陈心陶曾在广州的鼠类体内检得(图4‐。成虫形态:成虫类似怡乐村并殖的形态结构。如在两吸盘之间的体棘,以10支为一簇的最多,在腹吸盘侧的体棘又以20支为一簇的最多。卵巢分支细而多叶。大平并殖吸虫囊蚴椭圆形,囊壁二层,外壁薄而内壁厚(6.4~12.8μ m,平均8.3μ m)。虫体与内壁之间空隙较小。虫体充满大小不等的桃红色颗粒。在辽宁则有猪的自然感染(李得恒等,1996),人工感染的动物有大白鼠等。在我国未见人体 ......

——《实用肺吸虫病学》
书名:《实用肺吸虫病学》
栏目:实用肺吸虫病学 > 第四章 并殖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 > 第三节 我国主要并殖吸虫虫种的形态特征
作者:沈一平
参编:邵向云,李友松,蒋作君,严涛,章子豪
页码:4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