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六、鼻唇沟皮瓣

公元前600年,Sushruta首次采用鼻唇沟皮瓣(nasolabial skin flasp)修复缺损,1868年Thiersch、。1919年Esser等分别用蒂在上或在下的鼻唇沟皮瓣修复口腔内的腭部创口。按以上血供来源虽可分别制备相应动脉瓣,但临床鼻唇沟皮瓣是指蒂在上或下的轴型皮瓣。皮瓣范围上自内眦下0.5cm,下达下颌下缘,内侧切口在鼻唇沟皱襞内侧0.5cm,外侧按需要而定,一般长5cm,宽3cm。为增加皮瓣移位活动度,减少蒂部张力,在皮瓣形成后,切开蒂部皮肤,并在真皮下向周围潜行剥离,必要时尚可 ......

——《口腔颌面部肿瘤学——现代理论与临床实践》
书名:《口腔颌面部肿瘤学——现代理论与临床实践》
栏目:口腔颌面部肿瘤学——现代理论与临床实践 > 第五篇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治疗 > 第三十八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重建 > 第二节 常用组织瓣技术和手术要点
作者:温玉明
参编:
页码:815-81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