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九、先天性青光眼手术

Otto Barkan于1938年设计了前房角切开术,又称内路小梁切开术,使预后差的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他报道手术的成功率为77.6%。有些医生选择引流管植入术作为第一次手术,如失败则做睫状体破坏性手术。但即使是做引流管手术,第二和第三组病人手术成功率可能不超过60%。2 ﹒放置手术前房角镜于角膜上,一般常用BarKan前房角镜,使其偏向鼻侧,以便从颞侧角膜进刀,如用球形Worst接触镜,其凸出缘上有4个小孔,可将其缝在角膜缘附近的浅层巩膜上,接触镜与角膜之间放黏弹剂或平衡盐液。手术医生无需 ......

——《实用眼科学》
书名:《实用眼科学》
栏目:实用眼科学 > 第二十三章 眼科手术学 > 第九节 抗青光眼手术
作者:刘家琦 李凤鸣
参编:吴静安,朱秀安,才瑜,陈跃国,郭静秋
页码:723-726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