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一)结构和生化组成

血小板是在19世纪初发现的,到1881年首次报道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过程。正常未活化的血小板,为直径约2~3 μ m、双凸碟状的无核细胞,其表面光滑。电子显微镜下,血小板分为表面结构、骨架系统、细胞器和特殊膜管道系统等四部分。在静态血小板中GMP‐140仅分布于α颗粒膜上,血小板活化时迅速分泌至细胞膜表面和血浆中,是鉴别血小板是否已在体内活化的分子标志物。当血小板被激活时,这两种物质被释放至血中,使血浆β‐TG、PF4含量升高,故测定血浆中或血小板内这两种蛋白质的含量可得知血小板在体内被激活的情况。D ......

——《血液系统疾病的检验诊断》
书名:《血液系统疾病的检验诊断》
栏目:血液系统疾病的检验诊断 > 第一篇 血液系统疾病实验室检查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 第一章 实验室检查基本理论 >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基本理论
作者:王霄霞 俞 康
参编:王霄霞,王明山,江松福,孙岚,杨开颜
页码:29-3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