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鼠类传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根据宿主动物、临床特点及流行特征不同,流行性出血热可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混合型是指同一疫区兼有野鼠型和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重症流行性出血热常伴有恶性营养不良,增加临床和营养治疗难度,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为5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流行性出血热多起病急骤,体温升高,分解代谢增强,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加13%。流行性出血热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