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手术后影响视功能恢复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生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有关。作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对其发病机理和防治的基础研究已做了大量工作,目的是从根本上找到防治后囊膜混浊的方法。在涉及白内障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中,目前多局限于单个晶状体结构蛋白的蛋白水溶性、电荷、分子量等理化性质的改变,对晶状体内各种功能蛋白的表达和交互作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建立先天性、年龄相关性、外伤性、辐射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白内障模型,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阐明晶状体混浊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途径,建立白内障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