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第二节 环磷酰胺和苯丁酸氮芥

20世纪60年代环磷酰胺和苯丁酸氮芥开始用于治疗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 [ 15 ] 。环磷酰胺在狼疮性肾炎和小血管炎的治疗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其相关的毒副作用也限制了其应用。但存在两点区别:首先苯丁酸氮芥没有膀胱毒性,其次苯丁酸氮芥诱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特别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的发生率高于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口服的起始剂量为( 0.1 ~ 0.2 ) mg / ( kg ? d )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毒副作用和疗 ......

——《肾脏病学》
书名:《肾脏病学》
栏目:肾脏病学 > 第二十九篇 常用药物的应用原则及合理用药 > 第三章 免疫抑制剂
作者:王海燕
参编:李晓玫,赵明辉,章友康,王梅,汪涛
页码:2206-220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7-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