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破坏加速,即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溶血的原因有200余种之多,大致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除极个别例外,几乎都是遗传性疾病,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不同膜蛋白缺乏造成相应的几何形状的红细胞,如球形红细胞和椭圆形红细胞等(表6-6-。IgG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可直接被巨噬细胞识别(IgG Fc受体结合),造成溶血,而IgM抗体包被的红细胞则通过补体系统激活而引起溶血。根据溶血部位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前者红细胞破坏发生在血液循环中,后者发生在单核-巨噬 ......

——《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内科学(上、下册) > 第六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 第六章 溶血性贫血 > 第一节 概 述
作者:王吉耀
参编:廖二元,黄从新,华琦,樊代明,姜林娣
页码:759-762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