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发生机制

AVNRT的电生理基础是房室结双径路(DAVNP)或多径路。Mines在1913年就首次提出DAVNP的概念,以后由Moe等证实在房室结内存在电生理特性不同的两条传导路径,其中一条传导速度快(AH间期短),但不应期较长,称为快径路(β径路),另外一条传导速度慢(AH间期长),但不应期较短,称为慢径路(α径路)。正常窦性心律时,心房激动沿快径路和慢径路同时下传,因快径路传导速度快,沿快径路下传的激动先抵达希氏束,当沿慢径路下传的激动抵达时,因希氏束正处于不应期而传导受阻。由于DAVNP(或多径路)的存在,并 ......

——《心脏病学》
书名:《心脏病学》
栏目:心脏病学 > 第四篇 心律失常 > 第27章 快速性心律失常 > 第八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 > 一、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作者:曹林生 廖玉华
参编:程龙献,卢永昕,王朝晖,曾秋棠,曹林生
页码:412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