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七、抗凝系统与临床

抗凝系统在维持血液正常流动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从理论上分析,抗凝系统活性亢进,可能引起出血倾向,但实际上这类情况非常少见。可是机体抗凝系统活性降低,则常与血栓形成(特别是静脉血栓)密切相关。抗凝系统活性降低依其发生原因分为遗传性与获得性两类。抗凝活性降低也可以是由于过量消耗所致,诸如DI C、肾病综合征等情况。3 ﹒抗凝系统与DI C机体抗凝系统活性降低,可以导致这些患者对DI C的启动阈明显降低。因此,血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与蛋白C活化肽均可作为体内凝血酶生成和抗凝系统被消耗的证据。当体内致凝活性超 ......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书名:《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栏目: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第二篇 血栓形成的要素 > 第八章 凝血‐抗凝系统与血栓 > 第二节 抗凝系统与血栓形成
作者:刘泽霖 贺石林 李家增
参编:王鸿利,刘敏涓,文志斌,包承鑫,丁家增
页码:110-111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