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静脉炎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输液速度减慢,穿刺部位疼痛/压痛、红斑、皮温升高、肿胀、无弹性,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临床表现见图4 - 6 ~图4 - 9 。依据美国静脉治疗协会指南,静脉炎分为5级(表4 -。可干预因素包括输注溶液的pH值和渗透压、置入导管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注量和输注速度。研究表明,针对可干预因素进行集束化干预,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静脉治疗护理水平,降低医疗费用。集束化预防干预措施: 1 .选择能够满足治疗要求的最小规格和长度的导管。10 .用75%乙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