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Christopherson首先用酒石酸锑钾(potassium antimony tartrate,PAT)治疗埃及血吸虫病,开创了血吸虫病的化学治疗先河。1961年,雷兴翰等合成呋喃丙胺(F30066),具有抗血吸虫作用,为第一个用于临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口服非锑剂。除合成药物外,我国学者还对中草药的抗血吸虫作用进行了研究,包括南瓜子仁(南瓜子氨基酸)、仙鹤草根芽(鹤草酚)、鸭趾草、半边莲、贯众和萱草根等。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先后发现用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蒿甲醚、青蒿琥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