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主要是IgG或Ig M,也可以是IgA)结合,形成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当抗原和抗体比例适当时,形成大分子免疫复合物,其可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当抗体多于抗原或抗原高度过量时,形成的小分子可溶性免疫复合物,能通过肾小球滤膜排出体外或长期在血流中循环,这两种免疫复合物对机体通常无致病效应。但当抗原略多于抗体时,形成中等大小分子,19S左右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即循环免疫复合物,其不易被吞噬细胞清除,也不能通过肾小球排出,可较长时间的存在于血循环,可随血流沉积于毛细血管基 ......

——《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书名:《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栏目:实用检验医学 上册 > 第三篇 临床免疫篇 > 第三十四章 超敏反应与实验室诊断 >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作者:丛玉隆 王鸿利 仲人前 周 新 童明庆
参编:王鸿利,仲人前,周新,童明庆,马筱玲
页码:57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