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一、抗病毒免疫应答

初次被病毒感染时,由于机体尚未建立对该病毒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在感染的早期只能依靠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阻止病毒扩散。侵入人体的病毒,刺激细胞分泌IFN‐α和IFN‐β等Ⅰ型干扰素,作用于邻近上皮细胞的受体,诱导其进入“抗病毒状态”。体液中的补体分子是构成防御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防线之一,它能致敏病毒体使其能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也能够对有外膜的病毒体进行直接的裂解。补体、干扰素、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共同作用使得侵入机体的病毒不能迅速扩散或在局部被清除。由于病毒感染保护作用,通常依赖于血浆或粘膜表面先前存在的抗 ......

——《感染病学》
书名:《感染病学》
栏目:感染病学 > 第一篇 感染病学基础 > 第二章 感染的宿主反应 > 第二节 宿主清除病原体的机制
作者:斯崇文 贾辅忠 李家泰
参编:王勤环,王端礼,刘玉村,刘克洲,庄辉
页码:68-7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