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第四节 心律失常的分子遗传学基础[13‐17]

心肌缺血、炎症、中毒(包括药物)、牵拉、创伤等病变是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但这些原因是如何通过心肌的分子基因学而起作用(发病机制)则目前知之甚少,通常认为它们是多靶分子(targetmolecules)多基因不呈孟德尔法测变化。 早在20世纪60年代,家族性先天性长QT综合征就已被阐明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Romano和Ward),是健康青壮年晕厥和猝死的常见原因。其电生理改变总的来说心肌细胞中由于遗传缺损,某种(些)离子通道蛋白缺如或功能受损,致使动作电位第3相Na+和(或)Ca2+所携带的内 ......

——《心血管药理学》
书名:《心血管药理学》
栏目:心血管药理学 >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 药理部分
作者:陈修 陈维洲 曾贵云
参编:江明性,陈灏珠,陈维洲,陈修,关永源
页码:591-593
版本: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