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十三、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是由汉坦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流行呈地区性、局限性,亦可散发。病毒可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及虫媒等多种途径传播。临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低血压及电解质紊乱为其特征。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为流行高峰。针对高热、呕吐、烦躁、出血、脑水肿、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等表现采取相应对症治疗。为预防DIC发生,于发热后期及低血压早期,中毒症状严重,外渗现象明显,血小板迅速下降,血液呈高凝状态或出血倾 ......

——《儿科临床手册》
书名:《儿科临床手册》
栏目:儿科临床手册 > 第五章 感染性疾病 > 第二节 病毒性疾病
作者:李秋
参编:于洁,冉素娟,李映良,符州,于洁
页码:186-18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