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生理学]二、吸入性损伤后肺表面活性物质变化

磷脂中75%为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10%为磷脂酰甘油(PG),5%为磷脂酰乙醇胺(PE),5%为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丝氨酸(Phs),另有不足5%为鞘磷脂(Sph)。磷脂酰胆碱中约有1/2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是降低表面张力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吸入性损伤后,肺组织内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磷脂总重、磷脂组别及其关蛋白不但有量的变化,活性也下降,导致伤后肺泡的表面张力发生导常,并发肺萎陷,是伤后发生肺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结合早期支气管内大容量灌洗,疗效更好,初步应用于临床,有 ......

——《中华烧伤医学》
书名:《中华烧伤医学》
栏目:中华烧伤医学 > 第七篇 特殊原因烧伤 > 专题一 吸入性损伤的研究 > 第七节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吸入性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杨宗城
参编:杨宗城,郭振荣,夏照帆,肖光夏,许伟石
页码:634-63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