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胞外菌的表面结构

胞外菌的表面结构一般可分为三层,即胞浆膜、胞壁和外膜。往往存在于胞浆膜或胞壁中的分子可以延伸至外膜。因此在胞壁和外膜中可能含有除外肽聚糖及荚膜多糖以外的分子。胞外菌的外膜发育良好,有助于细菌抵抗宿主的免疫系统。胞外菌表面的多糖和蛋白分子表现基因多态性。胞外菌也可调节不同毒力成分的表达,从而适应环境中的刺激,使细菌易于适应其自由生活的外界乃至体内环境的改变,以及由粘膜环境乃至侵袭宿主的环境变化。这种可表达不同表面特性的转移系统和代谢途径的基因柔性(genetic flexibility)可使单个细菌成功逃逸 ......

——《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书名:《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栏目:临床医学分子细菌学 > 第一篇 总论 > 第四章 胞外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作者:严杰 钱利生 余传霖
参编:陈莉丽,李淑萍,黄华,毛亚飞,王媛
页码:42-4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