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德国科学家Killian首次用长25cm、直径8mm的食管镜从气管内取出骨性异物,开创了硬质镜能插入气管和支气管进行内镜操作的新纪元。1964年由Ikeda设计并由Olympus生产的纤维支气管镜开始应用于临床,后来随着电子与摄像技术高速发展,美国WelchAllyn厂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成功地将一微型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置于内镜镜身的前端。因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所用光源为普通白光光源,故也称为白光支气管镜。由光源发出光信号,照射到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