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中的作用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Meisels和Fortin从形态学的角度发现,宫颈HPV感染的发生,通常伴有轻度的CI N组织病变特征。兔口部乳头瘤(CRPV)系统已经提供了最初的实验证据,即动物PV能够诱发恶性肿瘤,同时兔口腔乳头瘤病毒(ROPV)缺乏致癌活性。正如ROPV,在EV患者中分离得到的HPV,仅有一小部分在患者皮肤癌中被发现,这意味着不同HPV型别可能致癌性不同。后来的很多研究者,又进行了大量研究阐明HPV的生殖道感染自然过程,并确定其不同型别HPV的生物属性,阐明病毒在宫颈疾病的病理学中所起的作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
书名:《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
栏目: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防治 > 第一章 人乳头瘤病毒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 第三节 人乳头瘤病毒的致癌作用及机制 > 三、病毒致癌的机制
作者:刘锡光 刘 忠 田厚文
参编:马丁,王恩杰,田厚文,冯靖,冯力民
页码:50-5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