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三节 致 病 性

由于尚未获得棘阿米巴副衣原体的全部基因组,目前公认的致病基因很少,对其致病基因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在副衣原体及衣原体相关基因同源性的研究中发现,副衣原体具有一个与衣原体同源的基因,编码蛋白酶样活性因子(chlamydial protease‐like activity factor,CPAF),其调控分泌的蛋白质可降低人类MHC Ⅰ、MHC Ⅱ的表达。副衣原体基因组编码OmcB蛋白,这是一个衣原体外膜蛋白,富含半胱氨酸,与衣原体的黏附作用密切相关。在副衣原体基因组中,几个编码Ⅲ型分泌系统的基因已 ......

——《衣原体》
书名:《衣原体》
栏目:衣原体 > 第二篇 各论 > 第二十六章 副衣原体
作者:吴移谋
参编:李忠玉,陈丽丽,陈超群,万艳平,尹卫国
页码:265-26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