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烧伤休克期血管通透性的变化

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发生在烧伤后30分钟内,主要发生在微静脉,可被组胺受体拮抗剂抑制,故认为此相的血管通透性增高与组胺有关。第二时相又称延迟性血管通透性反应,一般在半小时以后发生,4小时达到高峰,其不但发生在微静脉,而且发生在其他毛细血管段支部位,其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均大大超过第一时相性变化,而且不受组胺拮抗剂影响,故认为与其他化学递质有关。据文献报道烧伤区域毛细血管内的胶体液成分凡分子量小于350000者均能自由进出毛细血管[ 4 ]。 ......

——《中华烧伤医学》
书名:《中华烧伤医学》
栏目:中华烧伤医学 > 第二篇 烧伤休克 > 专题三 烧伤休克发病机制研究
作者:杨宗城
参编:杨宗城,郭振荣,夏照帆,肖光夏,许伟石
页码:46-4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