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解剖学、组织学]二、致病性

此菌经口进入胃内,到达回肠,黏附于集合淋巴结黏膜表面,侵入上皮细胞,定居于基底部,入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出现临床症状。其在盲肠以下肠管黏膜大量繁殖的原因与铁质有关。动物实验证明,给小鼠注射葡聚糖铁,能促进其在体内的繁殖。景怀奇等( 1998年)对从福建、浙江、沈阳等地分离的18个血清型的115株耶尔森菌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RAPD )方法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22个型别,但未发现这些型别对追踪传染源有何关联。 ......

——《流行病学.第2卷》
书名:《流行病学.第2卷》
栏目:流行病学.第2卷 > 第十五章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 > 第一节 病原学特征
作者:曹务春
参编:于光前,马麦卷,马福宝,王永,王勇
页码:192-193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9-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