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三节 鞍结节脑膜瘤

1899年Stewart首次介绍鞍结节脑膜瘤,1929年Cushing等称之为“鞍上脑膜瘤”,以后该术语的含意逐步扩大。在临床上习惯把凡是起源自鞍结节、蝶骨平台、鞍膈、前床突者均统称为鞍结节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是颅底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4%~10%。由于肿瘤位于颅底中线部位,且毗邻视神经、下丘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使手术切除肿瘤的风险较大。鞍结节脑膜瘤常表现蝶鞍上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肿瘤可向各个方向生长,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瘤内密度均匀,囊变坏死较少见,但钙化常见。图2‐20‐ ......

——《视路疾病基础与临床进展》
书名:《视路疾病基础与临床进展》
栏目:视路疾病基础与临床进展 > 下篇 临床篇 > 第二十章 视交叉疾病
作者:童绎 魏世辉 游思维
参编:王慧,罗学港,林玲,陈富勇,王守森
页码:443-44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