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一、全身用药法

该实验是基于亚氨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 DPN)的应用发展而来。亚氨基二丙腈是一种中枢神经毒素,50年代以后就应用于神经病理学的研究,大剂量应用可以引起类似Haler‐vorden‐Spatz病的症状,在Bruce等的探讨下,按以下的剂量和方法,创建出这种较为相似地模仿人类多发性抽动症的动物模型。本实验是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动物模型引申而来,特点是在刻板运动发生的同时伴有多巴胺受体功能的变化,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机制类似,故可以应用于多发性抽动症的症状学及治疗学的研究。 ......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书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栏目: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 第十七章 多发性抽动症的动物模型研究 > 第二节 多发性抽动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作者:刘智胜
参编:林庆
页码:237-24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