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第4节 药物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药物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应用某些药物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可引起本症的药物通过对DNA合成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作用延缓其合成速度,使细胞出现巨幼样改变。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苯妥英钠、鲁米钠、柳氮磺胺吡啶及异烟肼等影响叶酸吸收而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加用叶酸治疗。如甲氨蝶呤、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秋水仙碱、新霉素、硝普钠、对氨基水杨酸及避孕药等,分别通过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甲钴胺代谢及维生素B12在血清中结合和运转等导致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下降,而出现舌乳头萎缩、脊髓后索及侧索体征等表现。化学物 ......

——《实用小儿血液病学》
书名:《实用小儿血液病学》
栏目:实用小儿血液病学 > 第一篇 红细胞疾病 > 第4章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作者:黄绍良 陈纯 周敦华
参编:徐宏贵,黄科,孙晓非,陈纯,陈惠芹
页码:50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