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一种最初用于中医的治疗方式(见第2章),今天在西方国家日益被接受,涉及用针,热,压力,或电刺激一个或多个身体上预定的点以产生治疗效果。最近发现,阿片受体缺陷的小鼠对针灸耐受,人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在针灸后上升,这表明针灸刺激β‐内啡肽的释放。这些细针拥有巨大的潜力,有助于对不能返回接受传统针灸的患者进行针灸。除了症状减轻,患者常在针灸过程中或针灸之后感觉放松、精力充沛。化疗前针灸能更有效的对抗恶心和呕吐,因为它的疗效似乎可以持续大约8小时,特别推荐针灸用于癌症患者控制不佳的急性或亚急性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