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文献资料](二)局部低温

心肌保护低温停搏液产生于70年代,以St · Thomas晶体液为主要代表,其理论基础为高钾使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缩小,使心肌不能去极化而处于瘫痪状态。低温保护心肌概念不断受到一些实验和理论挑战,表现在: ①低温使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左移,组织释放的氧减少, 20 ℃时血液灌注液释放50%的氧含量, 10 ℃时释放37% 。低温停搏液可导致心脏冷收缩,细胞内钙离子增多。低温使跳动心脏的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停搏液分布不均。低温在减少能耗的同时,也减少ATP的产生,在间断冷血停搏液灌注中,心肌能量储备降低,心肌缺氧缺血 ......

——《现代体外循环学》
书名:《现代体外循环学》
栏目:现代体外循环学 > 第三篇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和调控 > 第十章 体外循环中的体温变化与调控 >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低温的调控 > 二、低温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龙 村 李 欣 于 坤
参编:周成斌,高国栋,郭 震,陈 萍,杜 磊
页码:140-14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7-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