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一节 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的历史

为控制出血,将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的首次报告,是在1939年由瑞典二位外科医生Crafoord和Frenckner提出的。其发生率为胸痛25%~50%,发热10%~15%,胸膜渗出50%,食管狭窄3%~20%,食管穿孔1%~6%,食管溃疡40%~80%。远在19世纪80年代,人们就在犬的动物模型上独创地研究了食管曲张静脉内镜套扎术。在24小时内,套扎组织黏膜和黏膜下产生缺血性坏死,21天由少量食管黏膜覆盖,完全修复需60天左右。腐脱前套扎橡皮圈仍在套扎处,不会诱发治疗性出血,也不会产生食管穿孔。14例患者有 ......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
书名:《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
栏目: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 > 第十三章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下套扎术
作者:刘浔阳
参编:黄飞舟,于德玲,马红钦,文卓夫,尹朝晖
页码:124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