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三、短QT 间期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电生理学研究证实短QT间期患者心房和心室的ERP明显低于正常值的低限。普遍认为无论在心房还是在心室水平,心肌的ERP时程是心脏颤动易损性的重要参数。Al‐gra等的研究提示了短QT间期的临床意义。Leenhardt等报告1例7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患者心电图上有一过性短QT间期。Kontny等报告1例反复晕厥的患者,在室颤自行终止后即刻QT间期明显缩短。在一些动物中,如大鼠、小鼠、袋鼠等,短QT间期是正常的心电图表现,因为其心室复极较快。但值得注意的是,袋鼠的猝死发生率也较高。 ......

——《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
书名:《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
栏目:心脏病学实践2004——规范化治疗 > 第二篇 心血管疾病有关检查技术 > 第8章 心电图新概念 > 第一节 短QT 综合征
作者:胡大一 马长生
参编:方圻,刘力生,杜昕,梁万年,陈琦
页码:80-8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