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速览]一、恶性嗜铬细胞瘤(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Zielke等使用Ⅷ因子染色和计算血管密度的方法来研究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血管形成,取得了相同的结论,证明了血管形成是判断恶性嗜铬细胞瘤重要的形态学证据。结果显示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HPR表达阳性的比例分别为37%和100%,存在显著差异。腹腔镜手术不是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的适应证,腹腔镜肾上腺切除的绝对禁忌证为周围组织或肾上腺包囊静脉受到恶性病灶的侵犯,但这并不是所有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形态学特征。近年来有学者在CT引导下对恶性嗜铬细胞瘤行肿瘤内乙醇注射消融治疗,使嗜铬细胞瘤及其转移灶坏死、消失,取得良好效果。这 ......

——《泌尿外科学》
书名:《泌尿外科学》
栏目:泌尿外科学 > 第五篇 泌尿系肿瘤 > 第一章 肾上腺癌 > 第三节 恶性肾上腺髓质肿瘤
作者:杨勇 李虹
参编:郭应禄,金杰,叶章群,丁强,卫中庆
页码:209-21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