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1944年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首先发现有本病流行, 1956年又发现于刚果。迄今为止,已在亚洲、非洲及欧洲发现存在三大类自然疫源地,其疫源地所处的生态环境为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或山麓丘陵地理生态景观。在我国CCHF自然疫源地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塔里木盆地及准噶尔盆地,但上述两大盆地的CCHF疫源地的分布形式、疫源地出血热的流行强度不同,动物及蜱类群落构成形式亦不同。尽管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如青海、海南、内蒙古、四川、安徽、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自治区)的动物或人群中检测到CCHFV的抗体,但这些区域迄今为止 ......

——《实用传染病学》
书名:《实用传染病学》
栏目:实用传染病学 > 第十二章 病毒性疾病 > 第四十节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作者:王宇明 李梦东
参编:毛 青,于乐成,万谟彬,王小红,王英杰
页码:660-661
版本: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