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流行病学]二、流行与危害

丝虫病在安徽省的流行历史悠久,早在金朝,著名医学家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云:“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痛不痒者是也,得之气卑湿所生,故江淮之间、秋塘之处,多染此疾”。1933年冯兰洲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了一例来自安徽省的班氏丝虫病微丝蚴血症者,首次报道安徽省有班氏丝虫病。以县(市)为单位进行分类:超高度流行区(微丝蚴率> 30 ﹒ 0%)1个,高度流行区(20.1%~30.0%)2个,中度流行区(5.1%~20.0%)42个,低度流行区(≤ 5 ﹒ 0%)37个,见表5‐2。丝虫病的流行给我省工农业生产和 ......

——《中国消除淋巴丝虫病报告》
书名:《中国消除淋巴丝虫病报告》
栏目:中国消除淋巴丝虫病报告 > 安徽省消除淋巴丝虫病报告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参编:
页码:144-146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